方惠坚、贺美英、李衍达等清华大学教授来我院考察侧记
12月1日至4日,教育部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方惠坚,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全国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张慕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学部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李衍达,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方鄂华,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潘敏贞等清华大学教授来我院考察。在听取学院介绍和参观我院实训室之后,教授们提出办学一定要定位正确,育人一定要德育为先。
12月4日,6位清华教授在与我院中层以上干部的座谈中提出,对一个成立时间短、发展比较快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在定位上一定要坚持职业教育不动摇,同时要有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眼光,积极领会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的精神,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不断拓展和深化大学培养人才、科技开发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功能,使学院逐步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培训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同时,要在重点专业上狠下功夫,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带动整个学校发展;在育人方面,教授们认为育人一定要德育为先,并借朱鎔基总理在辞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时说的“为学要严,为人要正,要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与在座教师共勉。这与我院实施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旨是相通的。
座谈中,教授们和大家还就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拓宽开放式办学途径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为拓宽师生视野,将最新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大家,12月1日,6位清华教授在行政楼1508会议室听取了陈智院长向对我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我院机电、电子、艺术设计等系的实训室之后,又并于当天下午在学术交流中心向我院师生做了专题报告。
李衍达教授在《生命、智能与信息》的报告中从生命与信息、信息与智能两方面生动地阐述了生命、信息与智能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生物学研究的新趋势,并用信息科学来阐释生物的机理。他说,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并认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基因工程的研究,已经到了原子—分子的水平,这一现象使得人类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为人类深入理解生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李衍达教授认为,生命是个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除了理解生命的基因和分子之外,还要理解这些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系统、综合的观点全面理解生物系统。李衍达教授还指出,生命的本质与信息的本质有极大的关联,如果生命、智能与复杂的系统能在信息意义上达到统一,那将会达到生物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统一,意义非常重大。
张慕葏教授的《贫富差距与和谐社会》报告,从中国城乡、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中国贫富差距现状谈起,接着从相关法规、政策、税收、制度、监管的不完善和滞后及少数人的非法收入和一部分人的不合理收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形成的原因,提出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农村,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地区之间差距,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加强税收调节,规范健全分配制度;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